时间:2022-03-25 15:57 大 中 小
卷十七 军 事
第一章 武备设施 第二章 武装建制 第三章 军队驻防
第四章 地方武装 第五章 兵 役 第六章 战 事
保德地处黄河中游,当晋、陕冲要,古代与河曲、岢岚合称太原的西北屏障,亦有安保德以安全晋之说。境内地势峭峻,十里九沟,山高谷深,据险易守,自战国迄明清,一向为兵家所重视。
抗日战争时期,本县属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晋绥边区的两个完整县之一。1937年秋,八路军一二○师工作团来本县开辟工作。从1941年冬至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本县曾经是中共晋绥二地委、晋绥行署二专署和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是延安的屏障和大后方。由于境内山河交错,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战场,日本侵略军虽多次“扫荡”本县,终不能长期占领。保德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注重人民武装建设,把民兵工作列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使民兵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武装力量。
本县重要制高点有:高地塄、井油山、山神庙圪旦、城东门、义门村前峁 、庙峁村前峁焉、冯家川墩梁和十字焉山制高点。
重要渡口有:东关、康家滩、韩家川、林遮峪和冯家川等渡口。
第一章 武备设施
第一节 墩 堠
县境内,历代筑有墩堠(即烽火台)。现有实体54墩。烽火台多屹立于山巅之上,相邻可望。构体为梯台,高3.6丈,底宽4丈,顶宽2丈。墩堠为分格夯筑实心体,内侧掘有藏身小窑,有曲径可通墩顶。若遇敌情,昼点烟,夜举火,传递信息。
第二节 长 城
史书记载,本县有长城段,但遗迹尚难查清。旧志载:“长城,在州南偏桥村。西抵黄河,南接兴县,八十里。……赵肃候当筑长城矣,此殆肃候所筑。”
今人张亚平,为山西省长城考察队负责人,在《山西文物通讯》撰文,也指出:“此城东起河北省涞源北界、蔚县南界之飞孤口以东之地……再往西北,到保德县黄河岸止。”
第三节 关寨汛铺
本县关寨、汛铺修于明宣德年间,至明崇祯年间几经修缮,到清朝康熙年间又行修筑。
一、关寨
陈家寨,在城东10里。明代设盏口炮2位,快枪6杆,钩头铳10杆,手把铳12杆,铁子1500个。
秦峁寨,在城东20里,明代设盏口炮2位,快枪6杆,手把铳12杆,钩头铳10杆,铁子1500个。
花园寨,在城西南20里,明代设盏口炮2位,快枪14杆,铁子1500个,备用米4石9斗6升,煤足用。
庙沟寨,在城东南50里,明代设盏口炮1位,快枪12杆、铁子1500个,备用米9石6斗1升,煤足用。
新畦寨,在城南50里,明代设盏口炮2位,手把铳12杆,快枪15杆,钩头铳7杆,铁子1500个,备用米6石5斗8升,煤足用。
铲铲寨,即寨沟寨。在城西南50里,明代设盏口炮2位,快枪10杆,钩头铳6杆,手把铳10杆,铁子1500个,备用米3石7斗2升,煤足用。
丛岭沟寨,在城东60里,明代设快枪15杆,手把铳5杆,弓箭10副,铁子1500个,备用米3石1斗4升,煤足用。
二、汛铺
一在东路窑峁,距城50里。一在南路界牌,距城70里。每路旧设铺房一座,烟筒五座。设兵守御。康熙三十八年新建塘房三间,房后盖汛兵住房一座,马棚一间,高埠处建筑望楼一座,设兵8名戍守。
第二章 武装建制
第一节 所 营
明宣德七年置守御千户所。原设掌印官1员,佥书1员,世袭正千户2员,副千户2员,百户10员,镇抚2员,总旗21名,小旗24名,旗兵1156名。至万历年间,裁减为316名。
所治在保德州城东南隅,明宣德八年千户戴锐建。弘治十四年千户孙裕、万历十八年千户孙光祚、三十一年千户王维城俱重修。清顺治六年守备牛化麟拆毁。
明崇祯八年始置保德营。
原设守备1员,把总2员,马战兵40名,步战兵160名,守员300名,守备自备马4匹,把总各自备马2匹,营操马40匹,通共官兵530名,马48匹。清顺治十一年至康熙三十六年,裁至守备1员,把总1员,马战兵30名,步战兵70名,守兵70名,守备自备马4匹,把总自备马2匹,营操马34匹,共有官兵178名,马40匹。
营署旧在城外东南隅教场内,崇祯八年建。
教场东西广270步,南北长325步,亦明崇祯年间在城外东南隅建,清康熙元年守备王在镐重建厅房3间,将台一座,库房一间。
每年春秋开训,每逢五、十月齐赴教场较射马步弓箭刀枪。又三、六、九日挨队射打,至冬行营合操。
第二节 武委会
1941年冬,本县成立武装斗争委员会,简称武委会。其性质为半群众、半武装机构。它的任务是:平时组织民兵站岗放哨、维持地方秩序,战时动员民兵参军参战,配合正规部队打击敌人。对地方武装进行政治、军事训练、为正规部队组织补充兵员。在区、乡、村也设各级武委会。各级武委会由各级代表选举产生。
县武委会编制3——5人,有主任、副主任及分管人事、通讯、武器、统计的干事。
先后任县武委会主任的有:张勉生(1940.9——1944年底),王宝育(1944年底——1945年11月),张行彬(1945年底——1946年底),高彦斗(1946年底——1947年底),崔秉兴(1947年底——1949年),郭芝勇(1949年——1950年)。
第三节 人武部 兵役局
新中国成立以后,县级军事机构作为人民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逐步实行统一编制。1951年在武委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保德人民武装部。同年10月武装部改由部队直接供给,编入军队序列。全县四个区分设区武装部。
武装部设政治委员(县委书记兼任),正、副部长。下设政工、军事两股,各设股长一名,干事若干名。区武装部设部长一人,政工、统计、军事干事各一人。
1954年10月县武装部改编为县兵役局,同时撤消区武装部的建制。行施兵役、武装两种职能,以兵役工作为主。
兵役局设正、副局长,助理员兼供管员。下设统计、民兵、征集、预备役军官等科。各科配科长一人,助理员1—2人。另有交通员炊事员。
1958年8月撤销兵役局,恢复武装部并建立党委会。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德县人民武装部”。设第一政委(县委书记兼任)、政委、副政委、部长、副部长等。下设民兵、政工两科,各设科长一人,助理员、干事若干人。1962年增设作训科,设科长一人,参谋若干人。秘书改为书记员。同年10月增配供管员一人。1964年,民兵科改为动员科,书记员恢复秘书之称。1970年12月,动员科、作训科助理员一律改称参谋。1978年作训、动员两科合并为军事科,增设装备科。1981年恢复原建制。
人武部(兵役局)受忻县军分区和保德县委双重领导。
人民武装部的主要任务是在上级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的领导厦,组织民兵担负战备执勤,搞好军民联防和民兵联防,协助公安部门保卫重要目标,维护社会治安及民兵组建、军事训练和征集兵员等工作。战时组织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巩固国防,支援前线。
1961年,各公社均配备专职武装干部,设武装部长一人,参加公社党委。1979年,又增设武装干事。并从本社基干民兵中选拔两人担任武器保管员。公社武装干部为地方干部。
第三章 军队驻防
明宣德七年(1432年)至万历年间,本县驻军多至1000余人,少至300余人。
清末,王家滩驻有“绿营兵”近200人。
民国建立后,配警察100人左右。
1922年(民国十一年),阎锡山派驻保德一个连,连长杨裕如。
1932年,阎部旅长杨维垣的一个团防驻保德。
1937年抗战开始,有东北军骑兵第三师何柱国部驻保德。师部驻东关庙梁。大部队于1938年1月调离,留一个连驻马家滩。
1937年冬,傅作义的晋绥军三十五军参加太原保卫战后转移到保德、河曲一带驻防。军部后勤处驻马家滩。第二年五月间离去。
1938年4月,由门炳岳率领的国民党中央军骑兵第六军,由内蒙古草原撤到保德驻防,军部驻东关,部队驻一区(康家滩)和二区(桥头)的各村庄。当年离去。
1940年—1943年,第二战区抗日新军暂编第一师所属三十六团曾在保德桥头、下流碛、首沟一带进行抗日斗争。
1941年冬,八路军一二○师独立二旅(即前三五八旅)兼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由河曲迁来保德,司令部驻康家滩,1944年二分区司令部搬到马家滩二郎庙。旅长兼二分区司令员先后是彭绍辉、许光达。所辖警卫营驻马家滩。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后迁到五寨。
新中国成立后,本县没有驻扎大部队,只是按编制驻扎一少部分公安战士,黄河大桥修成后,忻县军分区派忻州地区武警支队站岗执勤。
第四章 地方武装
第一节 军 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各分汛后,城守营改为巡警营。其性质由军事建制改为军、警合一的组织。宣统元年(1909年),改巡警营为巡警局,改管带为警务长。
1912年(民国元年),改巡警局为警务公所。
1913年4月,改警务公所为警察事务所。
1914年又改为警察所,所长由县长兼任,改警务长为警佐。
1916年增设巡官一人。
1918年改警察所为公安局,取消所长,改警佐为公安局长。
1921年成立巡缉队。
1923年2月,巡缉队改为巡缉警察队,时有巡警兵86人,有枪枝90支。由公安局长统辖。
1924年,将巡缉警察队改编为正式警察,增设巡官,并增补警士。城内设警卡,所驻警士(常年警)由公安局派遣。城外设警卡10余处,计有天桥卡、铁匠铺卡、花园卡、下川坪卡、林遮峪卡、冯家川卡、牧塔卡、石塘卡、新畦卡、扒楼沟卡、大塔铺卡、王家寨卡、红花塔卡。大卡住警士10人,小卡3——5人。内有常年警与临时冬防警相配搭。区公所有区警,每区约10余人。其任务是捉赌、缉私、禁大烟、防土匪等。据民国二十三(1934年)统计,保德县公安机关警队有常年性步警29名,马警2名;临时步警8名,马警2名;冬防步警26名,巡缉警察20名,枪枝105支,子弹6164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县里设有公安局,下辖有县中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地方维持社会治安的部队。
第二节 乡 团
清朝初期,知县招募乡勇,设立团练。
1914年(民国三年)6月13日,国民政府公布地方保卫团条例。1922年山西省政府指令各县成立保卫团,“以一编村为村团,以一行政区为区团,以县为一总团。”本县保卫团的建制是:每闾为一牌,以闾长为牌长;数闾为一甲,以村副为甲长;一行政区为一区团,区长即为区团长;全县为一总团,县长为总团长,公安局长为团副。其组成人员:凡各村男丁有正业者,年龄18—35岁之间的,除教员、学生、出外营业及病残者外,均为团丁。团丁配有大刀、长矛等武器,平时各操其业,农暇操练。据民国二十三年《山西统计年鉴》载;保德县保卫团数1,区团数3,甲数42,牌数521,有职员18人,团丁总数3802。有步枪8支,子弹155发;手枪3支,子弹120发。另有其它子弹154发。
1935年,阎锡山令各县将保卫团改编为“防共保卫团”,企图阻挡红军东渡。从9月开始,县里对中农以上的青壮年进行了三个月的集训,训练时发给枪、衣服,训完交回。许多人不愿参加训练,各村只好用“拈纸龟”的办法决定参训人选。
抗日开始后,乡团自行消失。
第三节 自卫队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后,本县建立基层人民武装组织“自卫队”,由18—45岁的青壮年组成,以村建立村小队,以区建立中队,设中队部,以县建大队,设大队部。八路军一二○师工作团分别以中队进行训练,很快成了一支强大的威慑力量。
第四节 牺盟游击队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冬,自卫队训练结束后,县牺盟会在八路军一二○师工作团的协助下筹建自己的抗日武装—牺盟游击队,通称县大队,动员1000多名青壮年参加,王务平任大长。武器来源有四方面:①派人去太原牺盟总会,领回步枪100枝。②收缴国民党散兵的枪枝、弹药。③国民党三十五军从绥远撤退时,装运枪枝弹药的船在黄河里沉没了,“牺盟会”派人去打捞了一部分。④又从大地主手中搞了一些武器。
牺盟游击队对于解放保德,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起了重要作用。这支队伍后来补充了“决死队”。
第五节 特务连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决定组织一个120人的地方武装部队—特务连。兵员动员分两期完成,第一期40人于7月底完成,第二期于10月底完成。新兵由马泽、王绍英带队,在岢岚训练了一个月,晋西北区党委给战士发了服装。补充了枪枝弹药,成为本县第一支人民军队。后来补充了一二○师三五八旅。
第六节 游击第七大队
1941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中关于:“……区应有约五十人枪的区游击队,县应有约二百人枪的县游击营……”的有关规定,保德县组建游击第七大队。大队长为朱明之,政委由县委书记兼任,军事干部由二分区从部队抽调配备。大队部驻保德四区寨沟村,全大队约200余人。七大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驻在陕西府谷县的国民党军队过河袭扰,保卫根据地;在县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民兵反扫荡;动员兵力,补充正规军;维持地方治安。
第七节 民 兵
一、建制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武装组织。
1940年9月,本县建立民兵组织。
全县5个区40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区中队部和村小队部。将所辖各自然村18—40岁的青壮年组织起来,编入民兵组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反奸、反特、反霸、反维持的斗争,配合部队打游击,保卫县、区、村各级地方政权,保护群众生产,并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兵组织实行新建制,将全县58乡376个自然村的青壮年按班、排、连编排,并配有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等。各级民兵组织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58年9月29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后,全县各级机关、厂矿、学校及农村管理区,在短时间内都建立健全了民兵的班、排、连、营、团、师组织。
1961年,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民兵工作条例》对全县民兵进行了大整组,把身体健康的16——45岁的男性公民和16——35岁的女性公民都编入民兵组织,其中16——30岁的男青年和18——25岁的女青年编为基干民兵。民兵编制本着便于生产、生活和领导的原则,一般是以管理区建连,以生产队建排。男女基干、普通民兵分别编班、混合编排。为加强领导,民兵营、连主要干部都参加同级领导干部班子。同时,在各级民兵组织中,配备一定数量的干部。
1969年为适应战争动员需要,本县在整顿民兵的基础上。组建了“保德县战备团”。
战备团建立后,狠抓了巩固提高工作,加强了对干部和骨干的培训,普遍进行了“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两战”(阵地战、游击战)、“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的军事训练。战备团后改称“独立团”。
1981年,民兵组织调整后,缩小了范围。减少了人员,35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和30岁以上的女性公民不再编入民兵组织,进一步促进了民兵建设。
二、武器装备
在抗日战争初期,自卫队和游击队几乎没有武器,每人只有一根木棒,后打制了大刀、长矛,在战争中,靠缴获敌人的武器和自力更生办军火合作社、兵工厂造步枪、地雷(铁雷、石雷)、手榴弹、炸药、复装子弹等来武装自己打击敌人。
新中国成立后,旧式武器不断更新。随着国防现代化的发展,民兵的武器装备也在逐步改善。
八十年代民兵连队普遍配有半自动、自动步枪、冲锋枪。重点连队还配有轻、重机枪,六○炮、高射机枪、四○火箭、八二迫击炮以及电台、步话机等通讯器材。
三、军事训练
在战争年代,本县民兵只作短期的射击、投弹、埋雷训练,即执行任务投入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武装部每年用半月时间对全县排、连长以上干部集中进行训练,训练科目有:射击、投弹、爆破等。然后由连长、排长按科目训练本连、排的基干民兵,使民兵的军事素质不断提高。
1961年—1980年,每年冬季或春季,以公社集中基干民兵,由县、社两级武装干部作为期半月的军事训练。全县每年参加军事训练的基干民兵有7000余人,考核成绩总评为优秀。1964年,桥头大队民兵营和暖泉大队民兵连的两位民兵在全省射击大比武时,成绩优秀,上级分别赠给半自动步枪各一支。
1981年实行军事训练改革,每两年训练30天为一周期,训练科目步兵五项:射击、投弹、战术、爆破、勤务。专业兵种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1981——1982年第一周期训练民兵2400人,1983年已训练1950人,成绩总评均为优秀。训练形式仍是以公社集中进行训练。
四、民兵参战
1946年8月,由县武委会干部高向明带领40名民兵参加第一次解放忻州战斗。河曲、保德、五寨为一个队,陈致鸿任队长。保德民兵编制为一个排,高向明任排长,任务是攻城时搭云梯、抬担架。
1947年10月,由张培义、张正学、高彦斗、冯秦春等带领干部150人、民兵500多人、公安保卫队员40多人,参加解放府谷的战斗,经过半个多月的战斗,府谷全境解放。
1947年冬天,由张继功带领300民兵,到十里长滩、麻地沟围歼朱五美的土匪部队。
1948年9月,为配合大部队解放绥远,保德派出民兵700人,由县武委会主任崔秉兴带队,下辖5个连,连长有李存旺、郭树基、赵登科、张应全、刘汝年。参战约3个月,战斗地点在呼市附近以及大青山一带。
第五章 兵 役
抗日战争时期,本县青年积极参军,为抗日战争贡献了力量,八年间,共有4320名青年,走上了抗日战场。
1955年7月,国家颁发了兵役法,8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在全国实行义务兵役法的命令。
每年一到征兵期(一般一年征一次,时间在冬季或春季)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武装部都要按照上级的征兵命令,联合组成征兵领导组,并抽调有关部门的工作干部、医务人员组成征兵办公室和体检小组,具体承办新兵动员、政治审查等事宜。自从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来,每年征兵数额不定,都如数完成了任务。
第六章 战 事
第一节 古代重大战争
宋
真宗景德元年十月,契丹数万骑入寇岚武保德诸军,高继祖击败之。
徽宗建中靖国二年,金取辽山后败岚武保德诸军。
钦宗靖康元年金粘没喝攻太原,悉破岚保诸军。
金
哀宗正大间,元将速不台寇保德,忠考军总领完颜陈和尚(本名彝,字良佐,和尚是小名)与战于倒回谷口大败之。
元
至正二十年,索罗特穆尔部将方脱脱,守御岚、兴、保德,因察汗穆尔与其争界,互相仇杀于此。
明
正统四年十月,也先(蒙古族的一部瓦刺首领,太师脱欢之子,自称太师淮王)入寇至西庄村。
成化十五年火筛(蒙古族大封建主)寇偏关至保德王家寨。
正德十一年鞑靼(蒙古族的一部)寇至东南大塔铺。
嘉靖十八年俺答(蒙古族的部落首领)大举入寇至(保德)城下,所过残灭,其后二十年至三十二年无岁不扰边。然或以饱获而归,不至深入。四十一年又入寇攻破崖寨窨洞无数。贾家梁离城一里之地,寇备睡熟放马至东沟无人敢进。州民慷慨夜获寇马一匹。四十三年寇由河西五虎山下踏冰桥过河入犯,杀死防御把总王宰及明军300余人。前后滩居民被杀掠甚惨。四十四年又由偏头关入寇至东南柏森村、丛林村、赵家焉及沙坪、演武厅南关,杀掠男妇无虑数千余口。
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瓦刺部(蒙古族的一部)自唐家会踏冰入犯,本所百户徐尧臣领兵拒堵力战,面中五矢,刀伤七处,遂殒于阵,并杀死军人百余名。又数日从贾家湾踏冰入犯,抢至前乡冯家川等处,人烟尽绝。隆庆元年十月寇至河曲、保德、入犯汾石。
明崇祯三年正月,陕西农民起义军首领王嘉胤陷府谷。过河围攻县城,知州王国圭指挥军民抗击,郭家滩人郭邦奠、郭磐二人抵抗被义军所杀。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自陕西渡黄河,由保德州趋太原。
清
顺治六年,大同总兵姜瓖起兵反清,影响秦晋两省。河保营参将愿檄本州守备牛化麟响应姜瓖,被封为副左卫。化麟在路为清军所败,引残兵200余人回州,知州徐效奇未知其故,纳之。牛入城,遂杀知州徐效奇。据城坚守,应瓖。与府谷高有才为犄角之势。十月平西王吴三桂奉命讨之,牛据城抵抗,七年清兵派本州人吕朝京入城召降,牛不从,杀吕。
后被部下崔耀、杨振林等人所杀,开城门投降。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帝出京自大同、河曲保德一路至宁夏亲自督师征服噶尔丹,二十八日驻保德,初一日启行。
康熙十四年,陕西农民起义军朱龙党、周四进攻保德州城。
宣统三年十一月,榆林会区杨昆山起兵反清,占据榆林城。派遣陈天才、张应成、阮玉秀、孙占彪率众占据府谷县城二十余日,要银饷九万两,府谷知县林超章请山西州判杨琮、知县吴乾元等前去请求减缓,皆被扣。山西都督留闻讯,派一营军士驻防保德,以防过河侵扰。后应府谷请求,营长吴信芳带兵过河将杨昆山部赶走,当场击毙多人。
第二节 土匪骚扰
1931年(民国二十年),内蒙土匪金双喜、邬板定等9人从韩家川渡河入境,沿途抢劫,全县均受其害。豆塔村韩河南、东局村郭地锁与其为伍,骚扰百姓,后被政府处决。这股土匪和保德民团头子张启文暗中勾结,所以流窜作案三、四个月,没有受到任何打击。
第二年,这股土匪再度入境骚扰,阎锡山派两个团(胡团、段团)围剿一冬,无济于事,任其扬长而去。
第三节 人民战争
一、红军东渡
红军在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的东征战役,是中共中央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到达陕北后,决定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民族抗战的出发点放在西北后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一次重要战役。
1936年2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挺进山西。3月30日,徐海东、程子华所率红十五军团主力由岚县进入兴县东二十里铺地区,七十五师二二三团手枪团71人(本县群众称“宣传队”)单独行动经岢岚芦家山,31日由水峪贯进入保德县境。
红军手枪团身着便衣草鞋,所到之处写标语、贴布告、散传单,宣传群众,唤醒人民,打击旧政权,扶助穷百姓,至今群众还记得红军所写的标语有:“中国工农红军是抗日的主力军”“配合太原爱国学生运动”、“打倒阎锡山,开通抗日前进路”,“废除苛捐杂税,打倒劣绅土豪”、“反对食盐官卖,禁止拉夫拉车”、“打倒阎锡山,吃两天官盐”等。
3月31日,红军手枪团由岢岚县水峪贯村进入本县新社科村,在大塔铺村请了韩均带路,经窑洼、曹虎、官地坪到达桥头村,当时县政府正在桥头村训练“防共保卫团”,当即展开战斗,“防共保卫团”弃枪逃散。下午由桥头出发,经胡家庄、孙家焉,住宿于苇树局村。4月1日由苇树局出发,经羊路河、牧塔、阳寺坪、新畦、化树塔、北山、沟底塔、韦耳梁、莺村,到白家沟住宿。4月2日从白家沟出发,经寨焉到尚家塔村,由于阎锡山的反共宣传,老百姓闻风而避,只有一个生病的老大娘没有出村,一个战士脱下自己的一件上衣送给了“老妈妈”。红军离村时,有两只绵羊跟着队伍出了村,他们两次把羊送回村。中午到达兴县魏家滩村。在本县历时两天半,行程85公里。
二、抗日战争
1、保德沦陷及光复。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侵略军分路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敌人长驱直入,至年底即占领了北起大同,南至太原的主要城镇。
日军为巩固已占领的后方,确保交通安全配合其主力向晋南的进攻,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中旬,集中万余人的兵力,分路进攻晋西北地区。驻雁北的日本第二十六师团黑田旅团8000余人分两路展开:一路为千田联队,由朔县出发,23日占领宁武、神池,然后又分两股:一股向西于28日占领保德,另一股向南逼近五寨。一路为竹内联队,由平鲁井坪出发,26日占偏关,28日占河曲,到3月2日—3日,敌人先后占领了晋西北之宁武、神池、偏关、保德、五寨岢岚、河曲等七座县城。
2月28日早晨,五架敌机轮番轰炸马家滩、城内及东关。炸死炸伤多人,群众不知所措,纷纷逃亡。下午4时左右,衙门电话中断,阎锡山委派的县长丁梓逃跑。
黄昏时分,日军骑兵为先导,占了保德县城。
3月1日乘船渡河占领府谷县城,日寇烧、抢一阵,当天退回保德。
3月2日日军大队撤退,19人掉队。3月3日驻陕西府谷县的国民党二十二军八十六师一个团渡河赴保包围了敌人,展开激战,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5时,全歼日军,生擒一名,击毙18名。
3月17日,敌人分路合围,袭击保德,八十六师七一四团的两个营开赴保德抵抗,经过一天战斗,日军侵入县城,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共杀害群众30人。
当日军进攻晋西北之时,八路军一二○师主力正在同蒲路北段进行破击战,闻讯后,立即赶回晋西北作战。3月6日,毛泽东电告一二○师集中主力打击敌军一路,以打击敌人的进攻计划,巩固晋西北根据地。此时三五八旅驻岚县,三五九旅于3月7日急行军到岢岚城下,将岢岚县城内敌人包围。岢岚城内之敌于3月10日北撤,在三井受到八路军打击,11日逃至五寨。
八路军一方面围困五寨,同时在敌人交通线上展开游击战,将五寨、义井、神池、三岔之敌隔绝。
进攻保德之敌在后方吃紧,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撤退。
撤退前,于3月19日,放火焚烧县城,千户万余人的县城,一夜之间变为灰烬,寺庙、公署、民宅、学校皆为瓦砾。
3月20日放火烧东关后,日军仓皇逃遁。至三岔汇合该处之敌向神池撤退,在田家洼受到三五八旅的截击,至3月31日,日军占领的晋西北七座县城全为八路军收复。
敌人这次进攻,给保德人民带来很大损失,城内和东关绝大部分房屋被烧。由于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未曾预料到日军的突然进攻及其残暴,逃避时很少携带财物,将门一锁而走。这样先由国民党八十六师以“战利品”抢走不少财物,后由日本军放火烧毁,使无数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附:日军进攻保德时致死群众名单
乔大宽 刺杀 高四命 枪杀
大宽妻 枪杀 康满院喜 跳河
大宽女 枪杀 张二百岁 跳河
张有计 枪杀 姚毛蹄子 枪杀
徐银山 枪杀 王寡妇 枪杀
徐开地 枪杀 王毛孩 刺杀
王远来成 烧死 岳九十六 烧死
王乃银太 烧死 郭石匠 杀
张培洲 烧死 王玉明岳母 杀
王有有妻 烧死 康五十三娘 炸死
有有子 烧死 杨六指 烧死
赵阔母 烧死 来成 烧死
王二保大母 烧死 白犬犬 枪杀
王满堂 烧死 贾香孩 枪杀
杨鱼小子 烧死 阎太太 烧死
2.日军侵保后的赈济工作。
日军火烧保德县城后,战动总会主任、暂一师师长续范亭派王友龄和王继汤来县做赈济工作,来时带有粮食和衣物。
赈济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① 召开各种会议,安定民心,恢复生产救亡秩序。
②在城内南关烈女庙和东关后沟龙王庙,分别设置两个粥场,安置无家可归者的食宿。
③开办一些小型工程,动员有劳力的参加劳动,以工代赈。
④春天已到,春耕在即,组织了三个春耕工作团,分派到县属三个区内进行春耕组织动员工作。
⑤继续发展巩固工、农、青、妇各种救国组织。有条件的恢复学校,使儿童不致因灾失学。
⒊1940年夏季反“扫荡”。
1940年6月,日军集中2万余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进入晋西北之敌主力一部于6月下旬由南北两面分进合击临县和岢岚、保德地区。企图包围八路军独立二旅和袭击新生的人民政权。
由五寨进占岢岚之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2600人于20日西犯。八路军独立第二旅和暂一师沿岢岚、保德间大道节节抗敌,先后在白草沟、甘钦、马家河、水峪贯、桥头等地打击敌人。敌于24日进占保德城关。
偏关之敌第二十六师团一部也于22日出动,向保德方向前进,当日占巡镇。
三岔敌700余人23日占沙泉
岢岚敌后续部队600余人也接近桥头,对独立二旅形成合击态势。独立二旅即于24日转至敌之侧后,集结于阁老店、中泥采地区,避开了敌人的合击。25日,三路敌军先后进至保德城关及其附近。
日军进占保德城关后,以由岢岚首先进占保德之敌分两路向东寻找八路军作战,扑空后于29日退回岢岚。由三岔进至保德之敌,27日在阁老店与警备六团接触后向沙泉退去。其余敌人尚在保德东关,“扫荡”后向兴县方向进占。
这次反“扫荡”斗争,从6月8日起至7月下旬止,终于取得了胜利。日军占领保德时间不长,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城内杀死新鸿和尚。
在康家滩枪杀一人。
在桥头打伤王候虎、王六满仓。
在南孙家烧杀军民20余人。
抢劫财物无算。
特别是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行宫焉集体屠杀惨案,一次屠杀军民42名,并抢走耕牛14头,毛驴11头,羊50只,猪16口,衣物1150件;烧毁房屋138间,粮食409石(每石约250斤)。
遇难群众统计表
死者姓名 住址 性别 年龄 职业 杀害方式
张虎栓 行宫 男 69 农人 火烧后割了头
张全孩 行宫 男 32 农人 烧死
李奴女 行宫 女 64 农人 杀
袁连地 行宫 女 50 农人 跌死
张奴升 行宫 男 61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郭虎奴 行宫 男 38 小商 土埋下半身枪杀
张四女 行宫 女 63 农人 烧死
张补人 行宫 男 67 农人 将腿上的肉割掉刺死。
张老婆 行宫 女 71 农人 轮奸致死
张西寒 行宫 女 65 农人 刺后枪杀
王聋子 行宫 女 70 农人 刺死
张义子 行宫 男 63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杨 章 行宫 男 71 农人 枪杀
杨捣石货 行宫 男 72 农人 搜捕时打死
张海小 行宫 男 65 农人 土埋下半身抢杀
张四不浪 行宫 男 38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张不浪 行宫 男 40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张鸿金 行宫 男 39 农人 刺死
冯智孙 行宫 男 45 农人 杀
张二奴 行宫 男 70 农人 杀
张根鱼 张家峁 男 34 农人 刺杀后割头
张三孩 张家峁 男 53 农人 杀
张连狗 张家峁 男 30 农人 杀
张四还 张家峁 男 20 农人 土埋半身枪杀
张二成 张家峁 男 28 农人 土埋半身枪杀
张成人 张家峁 男 52 农人 土埋半身枪杀
赵毛赖 张家峁 男 33 农人 土埋半身枪杀
张棉子 张家峁 男 22 农人 刺死
张丑虎 张家峁 男 20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赵棉孩 张家峁 男 39 农人 刺死
赵九维 张家峁 男 19 农人 杀
赵树籽 张家峁 男 24 农人 杀
张为小 年 延 男 62 农人 搜山枪杀
冀十小 冀家峁 男 67 农人 刺杀
高秃子 铁匠铺 男 33 农人 搜捕时抢杀
陈召秃 陈家梁 男 32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陈双子 陈家梁 男 20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刘福元 陈家梁 男 30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冯二秃 柏榆泉 男 30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赵小子 赵家寨 男 22 农人 土埋下半身枪杀
军人甲 男 土埋下半身枪杀
军人乙 男 土埋下半身枪杀
⒋1942年春季反“扫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急于变华北为其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因而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也于1942年春季展开了反“扫荡”斗争。日军这次对晋西北的“扫荡”,是对解放区党政区领导机关,采用远距离奔袭合击的手段,企图扑灭我方指挥中枢。
2月4日夜,日军独立混战第三旅团三个支队分四路合击保德东南石佛河地区之暂一师三十六团。2月8日夜三十六团转移至买子山。敌合击失败后即在附近“扫荡”。5天以后敌合击保德城,企图打击晋绥二分区机关和独立二旅主力。分区机关早已转移。该敌合击扑空后,于15日退出保德。
日军这次“扫荡”,使根据地受到严重损失,但是根据地军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对敌开展了英勇斗争,群众进行空室清野,各村游击小组经常配合军队作战。在斗争中,一个游击小组在一次伏击作战中击毙敌3人,缴轻机枪一支。日军在进犯铺房时,受到独立二旅警卫营的打击。警卫营排长李步生在战斗中牺牲。日军在扫荡陈家梁时,受到暂一师三十六团的打击,战士曹五子在战斗中牺牲。在“扫荡”寨子山时,又遭三十六团的打击,战士王补全在战斗中牺牲。郝家塔两个农民被捉走抬运伤病军官,中途将敌军摔死后,遭敌杀害。
这次“扫荡”,桥头、下流碛损失严重。
杀害刘青山的父亲、下流碛郭福应子、薛塔的翟双官柱等3人。奸污妇女5人。
抢财物:计羊40只,牛4头,驴8头,银首饰36两,手表2块,布64匹,衣服96件,银洋350元。锅10口,烧房屋115间,窑门窗53付,木器家俱无算。
⒌1943年秋季反“扫荡”。
9月23日敌军分别从五寨三岔出发,向岢岚、保德进攻,企图袭击二分区领导机关。
敌田村大队和伪军共600余人由三岔出发经沙泉、行宫焉,27日侵占保德。
敌原野大队和伪军共600余名由五寨出发经岢岚、桥头,28日侵占保德。
二军会合后,即以田村大队返回沙泉,维持三岔至保德交通,并“扫荡”沙泉附近地区。原野大队于10月2日在保德抢粮,10月24日撤退。11月5日才退回五寨。
日军这次“扫荡”,除企图袭击二分区领导机关外,还想消灭地方武装“七大队”。重点“扫荡”了游击“七大队”驻地寨沟村。
敌原野大队和伪军600余人,经岢岚分两路,一路经桥头下东关,一路由孙家沟直扑寨沟。日军在“扫荡”寨沟村时,企图从桑元塔梁下去,居高临下,梦想一举消灭我军。不料,日军星夜误入韩家川村,韩家川村民兵火速通知“七大队”营部,当晚主力转移,准备在日军撤退时给予伏击,只留一个排的兵力配合民兵埋伏在周围山上袭扰敌军。
日军在进犯桥头村时,受到独立二旅的打击,战士高元生在战斗中牺牲,日军在东关香水溃与民兵发生战斗。民兵中队长王桂元在战斗中牺牲。
路经下流碛时遭到军民的伏击。打死日军2名,伪军1名,打伤敌伪5名,而敌人未动我方一根毫毛。
从该敌进犯保德以来,二分区部队与敌战斗148次,毙伤日伪军338名。民兵密切配合主力军作战,取得了显著成绩。
敌军罪行:
共杀害军民21人:东关和康家滩6人,庙峁1人,岳家里1人,二旅侦察排董参谋等2人,桥头3人,寨沟3人(投河2人,跳崖1人)抓走在岢岚杀害的有王达子、张保拴2人,铁匠铺3人。
奸污妇女3人。
抢财物:白洋3530元,猪83头,牛3头,鸡430只,驴10头,羊64只,粮218石,衣服979件,家俱924件,烧房屋13间,窑门窗510件,大木器家俱224件。
6、1944年秋季前反“扫荡”。
10月16日,驻晋西北日军500余人开始以合击解放区领导机关、抢粮、破坏秋收为目的的“扫荡”。向兴县、临县、塞北及二分区分路进犯。
10月29日兴县溃退之敌犯保德三区边界4个自然村,11月3日进犯桥头。4日进犯保德县城。5日东关之敌与岳家沟之敌在铁匠铺会合后,向河曲逃窜。共犯3个区、16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
这次日军“扫荡”,所到之处俱受军民打击,使敌十分惊惶,夜不敢睡觉。
日军到袁家庄,警卫营配合民兵,夜间袭击敌人,使敌不得安宁。
日军在窑洼,民兵中队长韩尚义带领民兵6人追击敌人,伤敌数人。
日军在桥头,民兵夜袭2次,天明又与敌人战斗1次,使敌停顿不前。
日军到大墩,被民兵所埋地雷炸死1人,炸伤1人。
大股日军入东关,触地雷4个,快火手榴弹3枚,炸死敌人4人,炸伤6人。
日军路经高地 遭部队民兵袭击,打死敌人1名。该股敌人在铺房焉又受袭击,丢弃手榴弹等物逃走。
日军在白玉泉被袭击,使敌人不能休息。
日军在铁匠铺又遭打击。
在义门受到打击,被我方打死1人,打伤3人。
到段家沟抢掠,被王家滩村民袭击,敌人空手逃走。
到康家塔、贾家梁之日伪军,被我民兵喊话威胁而退走。
日军这次“扫荡”,被八路军和民兵打死16名,打伤20余名。
日军所犯罪行:
杀害军民29人。
东关:张炳南、王会小子、养不住、毛蹄子、鲁丑应子、康守田等6人。
康家滩:张科举。
桥头:康留子、翟润子、教导营战士1人。
腰庄:402部队战士6人。
铺房:二旅警卫战士9人。
王家洼:王补全
马铺头:吴四圪丁、李棉虎、402部队战士1名,奸污妇女1人,抓走失踪的有荣家沟王永清、刘宗汉2人。
烧房屋12间、窑门窗7付。
烧东关贾兆元、崔廷献、芦留人院子3所,木器家俱19件。
抢财物:
衣物165件,银洋一斗又16元,其它家俱17件,猪7口,驴5头。
7、敌军伤亡。
在八年抗战中,总共打死日军39名,打伤31名,俘虏1名。
8、本县损失。
1946年,晋绥二分区对在抗战八年中的各种损失进行了调查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①人口损失。
直接杀害412人,间接杀害(因敌侵略,造成家破人亡、逼死、饿死者)849人,被敌伪掠去951人,放回840人,下落不明的101人。
②因敌灾、天灾而造成的难民。
因敌扫荡,无家可归流浪于河南、内蒙一带的难民150人,敌人烧杀抢造成鳏寡孤独及无靠的抗烈属1249人,造成关节炎、胃肠炎、脑炎,妇女等慢性病的614人,敌人在历次轰炸及严刑拷打致残,已失去劳动能力的593人,因敌人强奸引起性病的妇女266人。
③粮食及财物损失。
敌人烧、抢损失的粮食计有757816石,被服226011件,房屋12350间,银元71312元,首饰4137件。
④农业损失。
耕畜4623头(其中直接杀害1839头、),家畜51198头(其中直接杀害20735头),家禽106723只(其中直接杀害32107只),羊毛4709斤,(其中直接损害1923斤),农具家具271490件,牧草2572510斤,皮草1132斤,森林223亩,牧场1个,水库3个,果树1835株,纺车561架,线架子20个,原料(指线子)718斤,成品(布)214匹,减产400匹。
⑤作坊损失。
烟坊直接损失5座,折款(均以银洋计)2012元,间接损失烟叶70143斤,折价11741元。瓦窑直接损坏4座,折价4102元。产品间接损失114234件,折价17231元。皮坊直接损坏3座,折价2987元,间接损失9984元。油坊直接损坏25座,折价1649元,间接损失油料19756斤,折价3725元。酒坊15座,折价9876元,破坏原料99843斤,折价7325元。粉坊45座,折价14261元,破坏原料1034121斤,折价72013元。染坊4座,折价880元,间接损失4403元。磨坊14座,折价113元,损坏原料73612斤,折价8431元。纸坊11座,折价4395元,损坏纸24500刀,折价82041元。钢铁木匠铺35座,折价581元,间接损失3964元,总计损失262114元。
三、河防斗争
1943年秋,驻扎在陕西府谷县的八十六师二五八团宣布禁河,将两岸20多艘大船全部扣留,断绝两岸人民的来往,并经常向保德方向放冷枪,扰乱社会秩序,同时流亡于府谷县的国民党保德县党部也派遣特务进行破坏。1945年—1947年发生敌特案件30余起。1945年夏季,特务拉走郭家滩村民兵干部韩成礼,此后又拉走贸易局干部袁成魁。1945年秋季,特务放冷枪,打伤保德县第四区民兵郭斌,区公所也累遭袭击。1946年5月初以海池和尚为首的一伙武装特务抢劫了柏榆泉村公所,并将在赵家寨巡逻的3个民兵捆住手脚,嘴里塞了毛布,垛在崔家 的石崖下,幸有一人挣脱,其它人才全部得救。下旬,又在高地 山上劫走晋绥二专署公安局的两头骡子和干部家属王拴拴。
面对这种情况,保德县采取了相应措施:一、加强防卫:在东关及上至天桥、下至花园、林遮峪、冯家川120余华里的河防线上进行了严密的部署。各村设立了岗哨,并修筑了必要的工事和战壕。同时还重点配备兵力,由县公安保卫队和东关民兵负责监视府谷县城之敌。由驻寨沟之游击七大队,监视碛塄、杨家庄、高尧峁之敌。在整个河防线上由干部和民兵白天劳武结合,晚上轮流站岗放哨监视敌人的一切活动。每年七月和冬季分期训练防河民兵。并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还击,制止了敌人的挑衅。二、政治攻势:在军事反击的同时,还对敌人发起了政治攻势,在前湾子设立了夜间喊话站,对敌人进行喊话教育,要他们放下武器,停止射击,不要做永远与人民为敌的罪人。三、城工工作:县里曾选派不少同志到河西去做地下工作,督促士兵反正。1947年春,有4名八十六师士兵带着枪枝渡河来保投诚。四、武装破袭:1946年5月,一股武装特务在刘家畔登陆,县武委会主任高彦斗带领80多个民兵击退。1946年8月某夜,本县派3位民兵夜渡黄河,直捣武装特务盘踞的老窝——府谷沙窑子,智擒作恶多端的海池和尚和外号叫“苍头狼”的反动家伙,挖掉了危害人民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