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禹贡》冀州之域。虞夏为荒服。周初为蕃服。春秋属晋,为林涛寨。晋三分后,为楼烦所据,名曰林胡,又名澹林。战国时,赵武灵王练武收复之,置楼烦郡。《史记赵世家》曰:“赵西有林胡”。《匈奴传》曰:“晋北有林胡,楼烦是也”。秦属太原。汉属雁门郡(今代州),晋刘元海据离石,其地属汉。后拓跋氏据有北方,属魏。高氏篡位,属齐。宇文氏灭齐,属周。唐属岚州(即岢岚州)五代属后唐。后属北汉。宋淳化四年析宪州(即静乐县)置定羌军。景德二年改保德军(取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也)寻立为州。管五里。与河西麟州(即神木县)、府州——府谷、丰州(今在河套)相表里,以控制夏人。属河东道。宋室南渡,金置附廓保德县,隶府州历五十余年。至辛卯复升为州。元初至元三年((1337))又省并?州——河曲、芭州(在河套)隶焉,属太原路。明初亦为州,洪武七年(1374)改县,九年复为州,仍辖河曲县。洪武十四年(1381)河曲县分出,隶属于太原府。明正德年间外敌侵扰边疆,保德州隶属山西冀宁道。清朝时隶属太原。雍正二年(1724)保德升为直隶州,管辖河曲、兴县。 雍正八年(1730)兴县仍归太原管辖,保德州仍下辖河曲县。明清时还曾设有保德所、保德营(均为边防驻军建置)。
民国元年(1912)改保德州为保德县,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年(1914)设置保德道,隶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阎锡山政权将全省划为七个行政区,保德隶属第二行政区管辖。
1940年1月,保德全县解放,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中共领导的晋西北行政公署二专署(岢岚区)领导。1943年1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保德属二专署领导。后行政区划多次改动,保德县一直属二专署领导。1949年年初,保德县属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行署五寨专署领导。1949年9月,保德县属兴县专署领导。1952年,保德县划归忻县专署。1959年1月1日,石塘河以北地区与河曲、偏关合并为河曲县,县政府设在河曲县巡镇,保德设督导组;石塘河以南地区与兴县合并为兴县,县政府设在兴县城关。其时,忻县、雁北两专署合并,河曲县、兴县均属晋北专员公署领导。7月,按原来建置,南、北两地区,又合为保德县,仍属晋北专员公署领导。1961年,撤销晋北专署,分设忻县、雁北专署,保德复归忻县专员公署(今称忻州)领导,至今不变。